一、报价陷阱:低价签约与隐性加价
1.典型套路:
●超低报价引流:以低于市场价30%-50%的“骨折价”来吸引签约,后续以各种需求变更为由以此追加费用,最终导致了成本翻倍。
●虚报开发工时:模糊人天计价标准,将简单功能包装为复杂工作(如3天可完成的支付接口报10人天)。
1.1.应对方案
●在合同中要明确需求变更的加价上限(比如说需求变更≤10%时,费用涨幅≤5%)。
●要求按功能的模块来拆分报价,并且要签署闭口合同。
二、技术陷阱:模板套壳与技术缺陷
1.典型套路:
●老旧代码复用:采用开源模板或废弃的项目代码进行二次包装,留下了兼容性和安全隐患。
●冒充原生开发:使用低代码平台搭建却宣称原生开发,导致功能无法扩展
1.1应对方案:
●合同必须注明代码审计要求(例如SonarQube检测覆盖率≥85%)。
●强制约定技术栈(例:金融类系统必须采用Java/Kotlin原生开发)。
三、团队陷阱:资质造假与人员掉包
1.典型套路:
●工程师资质掺水:承诺资深工程师驻场,实际派遣的是培训期的新人。
●销售驱动型运营:销售团队的占比超60%,签约后转包给了第三方团队。
1.1应对方案
●面试核心开发成员并且查验相应的技术认证。
●多次考察办公现场,最好是突击检查,以此验证团队稳定性。
四、合同陷阱:条款模糊与权益缺失
1.典型套路:
●回避知识产权:一般是以“通用模块”为由来拒绝交付核心代码。
●压缩维护周期:口头承诺的是3年维护,合同上却只写3个月的维护期。
1.1应对方案
●首先是条款必须注明:“全部代码及设计版权归甲方所有”的版权保护条例。
●其次就是强制写入1年免费维护期,超时按一定比例赔付。
五、交付陷阱:文档缺失与售后断供
1.典型套路
●关键文档遗漏:没有提供部署脚本、API文档,导致系统无法运维。
●售后响应拖延:紧急故障处理拖延超过72小时。
1.1应对方案
●在验收时仔细核验交付清单(包含架构图/测试报告/部署手册)
●合同约定7×12小时响应机制,超时按小时计赔付。
避坑技巧
1.合作前核查:
(1)案例验真:要求演示同行业案例源码并查看客户评审报告.
(2)背景调查:查验企业司法记录(重点搜索“合同纠纷”关键词)。
2.合同关键条款:
(1)采用3-3-4付款模式(签约付30%、Demo验收30%、上线付40%)。
(2)增补终止条款:“若逾期30天未完成里程碑,甲方有权终止合同”。
3.兜底保障:
(1)优先选择本地实体服务商(便于追溯法律责任)
拒绝个人工作室,验证办公场地面积与团队规模匹配度
结语
在2025年外包纠纷案件中,68%源于合同条款缺陷,40%项目因技术债务烂尾。作为企业应当坚持“案例验真、条款锁权、实体兜底”三原则,将技术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(关注账号,不定时更新更多工业软件,软件开发相关行业内容,更有多款工业软件可以体验,详情联系1526249065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