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需求驱动:立足制造业根基,打通“软硬一体”创新链
吴中区深谙工业软件的生命力根植于制造业场景。作为苏南装备制造业重镇,区内以机器人、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端工业装备产业数字化需求迫切,尤其对嵌入式软件自主化需求强烈。
●头部企业引领商业化落地:汇川技术、科沃斯等制造业龙头主动拆分软件业务,成立汇川控制、科沃斯软件等专业公司。其中,环球科技旗下艾科斯幂公司专注工业管理软件销售,已实现独立盈利。
●梯度培育产业矩阵:构建“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-上市公司-独角兽-规上企业”梯队。基础软件领域集聚达梦数据库、浪潮云;工业软件领域覆盖研发设计到运营管理全链条,汇川技术、绿的谐波为代表;信息安全领域引入360安全、协同科技等企业,形成工控安全、云安全能力。
●场景导向的技术攻关:2023年全区6项产品入选江苏省工业软件优秀解决方案,数量居全市第二。如杰锐思公司的微米级机器视觉检测系统,精准解决工业AI图像弱特征、低精度难题。
二、抱团发展:构建协同生态,破解“碎片化”困局
针对工业软件标准不统一、数据交互难的痛点,吴中区通过平台搭建推动全链协同:
■高能级攻关平台汇聚资源:引入江苏省信创协同攻关基地、苏州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等载体。其中创新中心整合华为云计算等力量,围绕苏州“1030”产业体系需求攻关工业数字化转型方案,已举办30场供需对接活动,带动10余家企业落户。
■产业链党建联盟创新服务:2024年以“党群一体化”主题党日形式组织供需对接,推动工业软件+信创产业链联盟实现“业务强、党建强”双目标。会上杰锐思、协同创新等企业发布需求,政府现场解读政策。
■会展经济激活要素流动:连续承办四届工控中国大会,打造全国性工控产业链生态平台。2024年大会策划多场对接会,链接芯片、软件、系统集成商,加速工业操作系统与央企民企合作。通过会展导入行业资源,当地企业逐步成长为长三角智能制造服务商,如汇川控制、协同创新已输出工业控制、机器视觉综合解决方案。
三、超前布局:园区竞速赛道,打造“名园”标杆借力特色产业园区锻造后发优势,契合长三角新兴产业趋势:
●苏州(太湖)软件产业园(TLSP):采用“国企长线布局+龙头引领+亲商服务”模式,由区属国企苏州吴中数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。2019年挂牌后引进华为开发者创新中心、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等平台,2023年软件业务收入增34.7%,增速全市第一。2024年苏州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落户于此,聚焦半导体工艺仿真EDA、叶片CAM软件等根技术突破。
●多园区错位发展:
→ 胥江半导体产业园瞄准新能源需求,布局半导体设计,引入宝士曼第三代半导体项目。
→ 吴中科技创业园深耕智能制造,累积软件著作权超400件,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。
→ 全区四家园区入选市级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培育名单,形成工业软件多赛道集聚。
整合:县域工业软件的突围法则
吴中区的发展实践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突围路径:
1. 产业锚定精准化:立足本地装备制造、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需求,避免“贪大求全”,在嵌入式软件、工控系统等细分领域构筑壁垒。
2. 生态构建协同化:通过创新中心、会展平台打通产学研用闭环,以党建联盟等创新机制降低协作成本。
3. 载体运营专业化:国有资本长线投入园区建设,结合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的亲商服务,解决工业软件企业“人才-资金-场景”核心痛点。
结语:如今吴中区已进入蓄力跃升期。未来将立足“机器人+人工智能”核心产业需求,融入苏州市工业软件战略布局,加速攻坚产业链现代化1。其经验证明:县域工业软件发展绝非空中楼阁,只有将技术根植于产业土壤、以生态之力破碎片化之困,才能在自主可控征程中实现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质变。